一起学党史(88)太行愚公 人民楷模

发布者:主站信息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6-23浏览次数:10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校微信公众号特开设“一起学党史”专栏,持续推送党史故事100篇,与大家一起学习党史知识,重温历史伟业,感悟思想伟力,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19年9月17日,“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循着国家荣誉的无上荣光,我们一起回顾李保国教授光辉而又别样的人生。

1978年,李保国考入了河北林业专科学校。三年后,毕业留校任教的他上班仅十几天就扎入太行山区,搞起山区治理,一心要带百姓脱贫致富。

初进太行山,他就选择了当时最穷最荒的河北邢台县前南峪村搞起了开发试点,跟石头山“较起了劲儿”。“要啥啥没有,种啥啥不活”……当时的太行山,石头多、土层薄、不涵水,水灾旱灾频发。脱贫致富,成了山区群众的“心头大事”。看着那一座座“石头山”,李保国反而来了“杠头”劲儿,把自己天天“钉”在了山上。渴了,喝口山沟里的水;饿了,啃两口馒头;累了,挨着大树靠一会儿;困了,找个大石头眯一觉……他和课题组起早贪黑,跑遍了山上的沟沟壑壑。

一个月后,李保国采取“山中造地”的办法聚集土壤和水流取得成功。前南峪的土厚了、水多了,树木栽植成活率从原来的10%一跃达到了90%。

李保国因势利导,引导农民栽苹果、种板栗。农民不会种,他舍得下“笨功夫”,面对面讲、手把手教、一家一户盯着人种……几年下来,前南峪不仅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还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

1996年9月,李保国毅然奔赴受灾严重的内丘县岗底村,住进了村委会里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在与岗底村全体干部的第一次见面会上,他庄严承诺:不拿村里一分钱,用苹果产业使村民们富起来!为此,李保国连续9年吃住在村里,夜以继日实践钻研。为了推行苹果套袋技术,他自掏腰包买来16万个果袋,说“套袋减了产,赔了是我的,赚了是大家的。”

他创立了128道苹果生产工序,首次实现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的标准化。如今仅靠种苹果这一项,岗底村人均年收入就有3万多元。经过李保国和团队手把手地教技术,现在岗底村有近200名果农获得国家果树工技能证书。

通过广泛调研,李保国发现当时市场奇缺的是薄皮核桃,而临城县丘陵的自然条件最适宜种植早实薄皮核桃。

多年来,李保国和团队创新推广了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58.5亿元,带领10多万群众脱贫致富。他还主持完成了9部教材的编写,带过67名研究生,先后获得数项国家级、省部级的科技进步奖和突出贡献奖。

2016年4月10日,李保国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8岁。

李保国曾说,他一生最得意的是“把我变成了农民,把农民变成了‘我’”。李保国变成农民,赢得了农民的信任;把农民变成他,成为懂技术、能致富的农业专家。

太行愚公,燕赵赤子,他是大地的儿子,他是人民的楷模!


文章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李晓霞